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何雙美)益陽有濕地面積18.85萬公頃,占市域國土總面積15.30%。建有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雪峰湖國家濕地公園、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等8個濕地類自然保護地,其中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于202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全市濕地保護率達65.32%,濕地保護工作舉足輕重。近年來,益陽市人大常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創造性地開展立法、監督等工作,用法律武器推動濕地保護,用法治力量守護生態環境,為守護“地球之腎”積極作出人大貢獻。
益陽與邵陽、婁底開展協同立法,制定出臺了《益陽市資江保護條例》,圖為2022年3月1日,《條例》實施啟動儀式。
織牢織密濕地保護法網
在《濕地保護法》實施之前,涉及濕地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分散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中。2015年12月,益陽獲得地方立法權,制定的第1部地方性法規《益陽市城市規劃區山體水體保護條例》就劍指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共5章28條,突出分級保護、引入規劃控制,對1058平方公里城市規劃控制區內173座山體和216個水體進行分級保護。為最大限度地保護現有鵝羊池、秀峰湖、梓山湖等重要水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并對已被破壞的水體逐步進行修復。市政府配套出臺了《益陽市城市規劃區山體水體保護規劃》《益陽市河湖管理范圍劃定規劃》《益陽市城市濕地保護規劃(2021-2035年)》,設立一級保護水體39處,二級保護水體115處,進一步加強自然水系保護。
此外,為“守護好一江碧水”,2019年制定了《益陽市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條例》。2022年,與邵陽、婁底開展協同立法,制定出臺了《益陽市資江保護條例》,條例明確規定市、資江流域縣(區)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資江流域生態環境功能需要,以安化雪峰湖、桃江羞女湖等國家濕地公園為重點組織開展生態濕地保護與修復。
從嚴從實監督濕地保護
為了推動法律法規落實落地,益陽市人大常委會綜合運用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專題調研、視察等多種監督方式,切實讓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2018年,在《益陽市城市規劃區山體水體保護條例》施行1年后,立即開展執法檢查。推動市政府出臺《山體水體保護工作考核辦法》,關閉山體水體保護區范圍內磚廠22家、石煤礦山8家。
2019年,配合省人大常委會開展水污染防治法“一法兩條例”執法檢查,針對反饋的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嚴格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整改落實。
2020年,聽取審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農藥化肥減量行動情況報告,專題視察大通湖水環境治理情況。開展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專項督察和全市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情況專題調研。督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源頭綜合治理,推動鄉鎮污水處理行業良性發展。
2021年,開展《益陽市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并開展專題詢問,打好監督組合拳,解決突出問題。
2022年,對市林業局開展“部門服務抽樣評”,將該局2021年以來濕地資源保護工作開展情況作為監督評議的重點內容。提出了鞏固歐美黑楊清退成果、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等建議。
今年4-6月,組織開展了《益陽市資江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的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和審議執法檢查報告,提出要堅持共抓大保護和依法治水護水,按照執法檢查問題清單,舉一反三抓好整改,切實將資江保護法律法規落到實處。
今年4月至6月,益陽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益陽市資江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
?匯智聚力推動濕地修護
加大代表濕地保護建議的提交和辦理。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駐益省人大代表共提交涉及洞庭湖區域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的建議10多件。《關于加大對洞庭湖濕地保護與修復投入的建議》等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積極回應和滿意答復。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駐益省人大代表提交涉及濕地保護修護建議30多件,大部分得到了較好辦理。市人大代表就洞庭湖蘆葦利用、砂石開采、禁捕退捕、歐美黑楊清退等提出建議60余件,推動解決了一批事關濕地保護的實際問題。
深入開展系列濕地保護普法活動。以《湖南省濕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為宣傳主線,結合普法教育,充分利用世界濕地日、野生動植物日、洞庭湖國際觀鳥節等時機開展多形式的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活動。
如今的南洞庭湖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先后修復與恢復濕地137萬畝,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保護。2021年越冬季調查共記錄到水鳥38種、約3萬只。消失近30年的江豚重現南洞庭湖,世界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在南洞庭湖筑巢繁衍。
責編:楊紹銀
一審:楊紹銀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